友善如公民德行的陽光,它為人際關係注入正能量,為社會和諧提供潤滑劑。現代社會與傳統社會的顯著區別,就是人與人的交往突破了血緣地域的限制,構建起一個“陌生人社會”。在這樣的社會里,“人人為我、我為人人”的親善、互助、友愛變得尤為珍貴。
小巷裏的熱心人徐海鳳就是我市眾多踐行核心價值觀的代表之一。

徐海鳳在小巷打掃衞生。
57歲的徐海鳳是源匯區東大街社區短工市街一位普通居民,她和鄰里關係融洽,關心公共事務,是大家眼中的“熱心腸”。
1月12日,記者見到徐海鳳時,她正在小巷裏掃地。有居民經過,她就熱情地和別人打招呼。“我在家閒不住,看到路上髒了就隨手掃一下,舉手之勞,沒啥。”徐海鳳説,她如今已經在這裏居住30多年了,和鄰里相處都十分融洽。徐海鳳是個閒不住的人,每天看到巷子裏哪髒了,都會清掃乾淨。冬天下雪,她也會和鄰居一起及時清理道路上的雪,方便大家出行。
徐海鳳熱心公共事務,鄰里生活中遇到問題,她總是積極協調解決。2020年,短工市街下水道長期未清理,淤堵嚴重,污水漫溢。徐海鳳和幾名熱心鄰居將此事反映給社居委。經社居委協調,最終請來清淤工人對下水道進行清淤,事情得到解決,居民們拍手稱讚。
“我身體不太好,做過幾次手術,腰也不好,重活兒也不能幹,也就力所能及地幫點小忙。”徐海鳳説,因為身體不好,平時家裏人也不讓她做什麼事,她就每天出門鍛鍊鍛鍊身體,和鄰居嘮嘮家常。天熱的時候,居民們還常常端出自家做的飯菜,聚在小巷裏一起聚餐、聊天,小巷裏常常一片歡聲笑語。
俗話説,遠親不如近鄰。徐海鳳和鄰里之間相處得都很好,誰家有困難,她總是熱心幫忙。在她看來,鄰里之間互相關心、互相幫忙是應該的。同時,徐海鳳積極參加社區活動,只要社區舉辦活動,她就參加,在活動中和鄰居們交流溝通,加深感情。她還積極配合社居委工作,為社區工作幫忙出力,為居民做好服務。
“我們這裏好多都是老鄰居,大家相處得都可好,而且我們這裏老年人也比較多,相比之下我還算是比較年輕的,應該多為大家做點事。”徐海鳳説。(記者:王培)
責編:翟婷 編審:陳向黨 終審:汪中東